
圖片截取自經理人
這裡分享一個心得, 也是打破了我過去認為大集團裡應該資源充沛, 不像是在新創小公司裡資源都要斤斤計較與盤算, 可或許也就是這樣資源充沛的集團裡, 需要有很多防弊的機制與管控, 加上科層式組織與傳統以職能劃分的部門組織架構, 導致雖然同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有好幾位, 不像是在小公司往往是以一擋百, 甚至是一人身兼數職, 更不如跨領域的敏捷團隊般那樣各領域時常交流, 從實際用PM的整合交手經驗來說, 可謂跨部門間的隔閡之高, 庭院之深, 高牆無法倒下, 資源再多總有極限, 但只有推託看不到極限, 讀者能想像一個產品開發是:
"ID工業設計不管UX, 機構設計不管組裝製程, 電路設計不管FW ,FW不管APP ,製程不管設計細節, 行銷不管競爭產品差異, 業務不管定價策略, UX不管產品操作功能" 這非常的ridiculous吧?! 這種算是分工嗎? 還是叫做各管各的, 沒有介面, 沒有銜接, 沒有整合....
![]()
沒錯, 但它確實曾經發生過, 只是在不同時間點上, 若同時發生, 那大概也不用玩了, 再厲害的PM我想應該也推動不起來, 這也難怪所謂大象轉身不易, 龐大的組織真的沒有新創小公司來的有彈性, 就好比一個競爭品的採購案來說, 這完全是比時效, 比快的, 看看別人家最新推出的產品設計如何做到的? 買回來做逆向工程, 結果以前在小公司是想盡辦法, 可能一兩周就可以從國外買進來, 在大集團裡, 等了三個多月才到手, 沒錯, 三個多月你知道錯過多少次設計變更的機會與商機嗎? 資源無限, 但時間價值就遞減了,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標題寫說這是小團隊的機會, 因為你就領先至少三個月以上, 而人才這件事的另一種感受是, 大公司也不見得就有更多元的人才庫, 有可能反而更加侷限, 人數多只是因為相類似的專案多, 需要同領域更多的人力來做, 而並非是有更多開創性的人才, 這牽扯就廣了, 追根究柢也是企業文化佔了重要因素, 在此只是經驗分享, 如何理解與善用"時間價值"的差異, 小資源一樣可以做大事!
![]()